专家研讨高校演出艺术管理专业建设:
提升实践能力 促进教学与行业有效结合
为推进高校演出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与学科建设,近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演出艺术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届研讨会以“演出艺术管理教学”为主题,来自国内外10所艺术院校的艺术管理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招生及专业设置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并为艺术管理专业今后的教学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发展速度较快,至今已有48所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或艺术管理相关专业。然而,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不接轨的问题十分凸显。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颜聪表示:“社会上诸如艺术策划、营销推广、资金筹集等工作,都要求艺术管理者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论或观念上,而是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实践能力。”颜聪说,培养艺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应对市场需求的策略化措施。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一定是掌握经济管理和营销理论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创意策划、艺术鉴赏、社会服务等能力,特别是应有较为灵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做系统性、创造性的统筹和策划。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朝霞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应把握好理论与实践这两个学习目标:理论学习目标是要知道什么是艺术管理;而实践目标是应具备艺术管理能力,例如面对演出机构时,把握决策、分析运营状况、预估运营结果等,这都是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如何模拟架构一个艺术组织并让学生较好地运营它,需要教学的设定。”她说。
近年来,随着演艺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建大型剧院、艺术中心不断增加,剧院团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剧院团、剧场经营管理人才,我们已于2017年7月向教育部申报增设艺术管理(剧院管理)专业。”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主任马述智表示,希望学生通过戏剧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专业训练,构建起相关的知识体系,习得社会需要的技术能力。
“应将艺术管理专业开设到表演学科的范畴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大京认为,许多演员到了三四十岁会转到管理层,到那时再从头学艺术管理往往感觉较为吃力。如果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就能接触艺术管理课程,相信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那么,如何在高校的艺术管理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认为,注重教育教学与行业的结合,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她建议,一是依托演艺行业资源为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学生搭建更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通过让教师、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将演艺行业的优秀资源引入课堂,打造教师与业内专家联合授课模式,共同研发课程、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学生的阶段考核和毕业论文(毕业制作)也可吸纳行业人员参与,增加考核的行业维度,提升学生对行业的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董峰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把知识讲授转换成学术训练,即将知识点设计成可供讨论的问题或可供操作的流程;另一方面,不只要将备课内容教给学生,还应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形成新知。他表示,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建构起来的。作为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教学理论和行业发展现状,才能将自己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