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欢迎访问青少年艺术人才库!


全国服务时间:9:00~22:00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戏曲进校园的三个“密不可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4 19:31:16   8次浏览

 

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可以充分说明,百年前戏曲就开始进入了大学校园:一件事是,1917年出掌北大的蔡元培,9月礼聘吴梅到国文系开坛专门讲授曲学;另一件事是,也是在这一年,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等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了对“旧剧”持续一年的批判,他们与充分肯定“旧剧”价值的张厚载有个共同点:都是北大的师生。吴梅带着笛子进入北大课堂,北大师生对戏曲价值进行针锋相对的论战,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证明,戏曲文化一百年前就在校园具备了充分的存在感。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号,以下简称26号文件)。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件),当中的主体条款(第二至八条: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几乎已经全部出台了相关具体政策。这其中的第八条“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与戏曲艺术本体距离最远,但与戏曲未来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

由于前不久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意在重视专业戏曲院校的工作,那么本次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应该可以理解为加强普通院校中的戏曲通识教育,分而论之,说明中央充分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值得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全面认识。2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戏曲进校园的重大意义,把其作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摆上重要位置。笔者以为,落实好这一切,至少要注意以下三对关系:

戏曲通识教育与戏曲学科建设密不可分

加强普通学校的戏曲通识教育,是戏曲文化在当下甚至在今后得到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同时实现戏曲文化普及与提高的良好诠释。一百年前吴梅让昆曲进大学,最初不过是增加了一两门相关的选修课,吴梅终其一生,任教于南北各高校,许之衡、任中敏、俞平伯、钱南扬、赵景深、浦江清、卢前、吴白匋、王季思、张允和、汪经昌、万云骏等先后在此期间从吴梅问学。正是这些吴门弟子,日后开创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戏曲研究传统。戏曲进校园前一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扎实的戏曲通识教育,是孕育出一流戏曲学科和学者的丰厚土壤,同样,一流的戏曲学科和学者,也是开创优秀戏曲通识教育的学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戏曲理论家朱文相先生曾提出,在戏曲教育领域,除了必须培养传统的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美术这五类本体人才外,还必须培养管理、教育、研究、普及、宣传人才,这十类人才构成戏曲人才大厦的坚实基础。前五类人才的培养任务,应主要由专业的艺术院校来完成,而后五类人才的培养任务,普通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亦应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发挥作用。在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领域,需要有生态建设的思路。借26号文件东风,强化校园(包含普通院校和专业戏曲院校)开设戏曲通识课程、戏曲院团提供优质演出、演出场所提供优质欣赏空间、研究机构提供学术支持、新闻媒体做好准确宣传(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术语众多,对媒体宣传的规范性与准确度有着特殊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精良衍生品之间的工作联动,建设好普通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联盟与智库。

戏曲通识教育的实际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

以笔者所熟悉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多年来开展戏曲通识教育的教学实例来看,虽特色不尽相同,但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史论、赏析课程与剧场观摩、研讨相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自2007年建立国剧研究中心后,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世界戏剧艺术为重要参照,以京剧、昆曲艺术为研究重点,十年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选修课国剧艺术大观,选课人数累计将近2000人,届别遍及全校本部22个学院的2004级-2016级本科生,为每位选课学生至少创造一次进剧场观摩的机会,就所占全校学生比例来看,虽还不是很高,但这是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每学期只能提供100个选课名额,常常出现三四百人在线上排队的情形。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全校选修课京剧艺术大观也已六年,立足于戏曲海外传播方向,选课人数800余人,遍及30多个语种的学生。北京大学则延续吴梅曲学传统,以昆曲艺术为主打课程,每年约请全国一流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与海内外知名的学者授课。选课学生中,有成为戏曲社团负责人的,有从此养成买票看戏生活习惯的,有报考戏曲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而成为专业研究者的,这些课程对修习学生的最基础影响,就是把他们从几乎对戏曲的零起点认识者提升到成为潜在的戏曲观众。

目前戏曲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第一难度,也是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就是师资,从前期工作开展基础较好学校的经验来看,最容易组织和调动的是艺术赏析类课程和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赏析与观摩课程相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建议师范类院校加强相关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戏曲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传播密不可分

在校园中传承与传播戏曲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可以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中宣部负责同志就《意见》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高等教育的职能,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2008年以来,戏曲进中小学校园的全国政协提案得到办理,至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需要推动戏曲扎根大学校园,综合性高校校园戏曲文化与高校演出场所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京剧、昆剧、越剧等大剧种,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比其他戏曲剧种更有基础,如何把握普及与提高是其中的关键。刚刚落幕的中央电视台戏曲大会中,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赵雅博和张梦洁,都是年方弱冠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都与其幼年时对戏曲的兴趣、在高校学习时又获得相关社团与学科的精心涵养有密切的关系。观众的培养,也有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普及者买票欣赏戏、评论戏,提高者,研究戏,甚至成为支持与推动者。

26号文件提出的总体目标为: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希望戏曲进校园继承前辈经验与探索,落实戏曲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戏曲文化对国内各年龄段人群的准确、规范,有趣的传播,此正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新人推荐

更多>>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新闻资讯| 人才库

  联系电话:18888320295

Copyright © 2017 鲁ICP备10011451号-2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