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欢迎访问青少年艺术人才库!


全国服务时间:9:00~22:00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正式出版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9-25 15:34:08   5次浏览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正式出版

重现中国千年古曲乐谱

中国文化传媒网讯(记者 任韧) 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

“工尺谱”(“尺”音“chě”)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之一。唐代已出现大量手抄卷子,以后绵延不绝,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印刷乐谱。目前,各地民间乐社仍然使用,但大量抄本辗转相传,未有印刷,消失与损毁情况堪忧。为此,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出版工作。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担任组委会主任,并为本书撰写前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乐团原副团长张振涛任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齐琨、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林林等担任编委。在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中国工尺谱集成》已完成10卷的编撰工作,包括《总论》(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陕西卷》(2卷)、《江苏卷》(1卷)、《辽宁卷》(1卷)。

据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民间抄本由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是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在此基础上根据艺人演唱、演奏的乐谱,可以用以译解谱字写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乐谱,从而恢复古曲原貌;二是学科价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学家便开始有目的地收集各地的民间手抄谱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保存了大量这类乐谱,各地音乐研究机构也保存了大量谱本。谱本不但抄记了大量的曲目,还在封面、扉页、封底,记下了传抄时间,有些还写有序言、曲目题解等,内容涉及宫调技术、民间信仰、乐社历史、乐师名录等,是研究一个地区民间乐社发展及相关问题的主要材料;三是人文价值。中国民间工尺谱多为传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谱本,无疑讲述了一部传承者与保护者的故事,由此可以理解音乐与民众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民间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所在。

董伟副部长在《中国工尺谱集成》前言中指出,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宝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薪火相传的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新人推荐

更多>>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新闻资讯| 人才库

  联系电话:18888320295

Copyright © 2017 鲁ICP备10011451号-2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