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起源发展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晚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基本介绍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的《江河水》、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奔腾激昂的《赛马》、《战马奔腾》等曲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
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等,右手有顿弓、跳弓、颤弓、抛弓等。
乐器历史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 、等。
保养维护
弓弦乐器大多都会有琴皮,制作的材料大多是红木等硬质木料,此类乐器与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硬质木料的木质有一定刚性,密度高,木质也细腻。在一湿一干、空调暖气收燥的环境中,会造成木料内外应力不能平衡的情况下,这时候会发生表面烧丝,湿度稳定后又会消失,也可以点上502用砂纸打一下,上些腊有条件的抛光。因此硬质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它木质松很容易达到内外应力的平衡。我们建议在二胡使用结束后,最好要将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软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我们制作的高档二胡在木质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虫胶打磨,清抛光的工艺,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传统做法,对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护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强手感的舒适度。所以只要用软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洁了。有时间的话可以在琴身木质表面上些车腊或家具用腊,但一定要擦干净,避免粘手。
二胡琴皮的保养是大家最关心的。二胡琴皮如果在保养得体的情况下会有很长的寿命,前提是要经常使用,我们见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当,不经常使用而损坏的。经常使用会使琴皮保持弹性,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们一样经常锻炼,身体也就好,乐器的音色是拉出来的,不拉是不会好的,平时的使用,本身也是对乐器是一种维护和保养。正确的使用也是正确的保养。有很多理论书籍和网络上的知识对琴皮提出了一些保养和处理的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毕竟有差距,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差距并不小。
从二胡制作的方面谈一些二胡琴皮保养的知识。以万春二胡为例,琴皮第一道工序就是铲皮,目的是将粘在皮上的肉杂物等都去掉,铲皮要均匀,恰到好处,很关键,也很累人的一道工序。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稳定,这时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烫皮,烫皮的目的:1.是稳定琴皮不让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缩。2.是美观,是琴皮有光泽。3.保护琴皮受湿度的影响。套皮完成后就可以决定琴皮的使用情况。第三道是鞔皮,前两道的工序做好就为鞔皮铺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匀,松紧恰当,难点是琴皮与琴筒的搭配,根据琴皮的情况处理琴筒,根据木料选择琴皮。从这些工序来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两点: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会严重影响发音,对着光看的感觉就像一滴油点到了纸上。2.琴皮表面已经有处理。周荣庭开创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这些工序的处理都会对二胡的音色和使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对琴皮上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腊,有鳞片翘起也很正常,卷起的鳞片是随琴皮一起振动的。切不可用胶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气性,自然性,它会自然的适应使用环境,因此二胡确实有它的灵气所在。如果在琴皮内外都给封住就会影响琴皮振动了。琴皮鞔好后不可在对琴皮背面进行再处理,因为从琴筒后面对琴皮背面刮或打磨处理,会导致琴皮厚薄不均,严重会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尝试。对音色的改变应该从弦,琴码,千金和音垫着手(见二胡使用和调试),知道它们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复调试,调节出自己满意理想的音色。